有物有則的意思是:指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律。
漢語拼音yǒu,wù,yǒu,zé。
近義詞:有則有物、壹成不變。
反義詞:違背天理。
成語出處《詩·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成語解釋謂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律。
有物有則造句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此為天地間有物有則這規律。
有物有則的成語故事:
《詩·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彜,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譯為:老天生下這些人,有著形體有法則。人的常性與生來,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監視周王朝,昭明之德施於下。保佑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輔佐他。
《詩·大雅·烝民》寫作背景:
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壹首詩,此詩在說理中采用民間諺語、俗語,用詞精當,多用疊字,詩歌既生動又入理,及富表現力。
此詩為周宣王時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齊地築城,臨行時尹吉甫作此詩贈之,贊揚仲山甫的美德和輔佐宣王的政績。
整體賞析:
此詩首章起句不凡。開頭四句鄭重提出“人性”這壹命題,哲理意味甚濃。前人多認為這是最早的“性善論”,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與孔子的闡釋作為論“性善”的理論依據。
但從全詩考察,似乎詩人並不是倡導什麽“性善論”,他只不過是借天賦予人以善性,為下文歌頌仲山甫張本。
第壹章頌揚仲山甫應天運而生,非壹般人物可比,總領全詩。
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遺余力贊美仲山甫的德才與政績:首先說他有德,遵從古訓,深得天子的信賴;其次說他能繼承祖先事業,成為諸侯典範,是天子的忠實代言人;再次說他洞悉國事,明哲忠貞,勤政報效周王;繼而說他個性剛直,不畏強暴,不欺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