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成語典故如下:
贊美誠信的成語故事1:
季布“壹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這就是成語“壹諾千斤”的由來)。
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韁使他免遭禍殃。壹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壹時的安逸或小便宜。
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贊美誠信的成語故事2: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華夫通-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壹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壹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壹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壹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