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成語故事如下:
壹、典故
當時,中原大地有許多諸侯國,其中秦國和楚國是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他們時常發生戰爭,互相掠奪土地。在公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壹場著名的“丹陽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秦國軍隊占據了荊紫關這個險要地勢,並憑借其優勢擊敗了楚國強大的軍隊。秦國獲勝後,將荊紫關地區歸入了自己的版圖。然而,不久之後,秦楚兩國重新修好,因此秦國又把荊紫關地區劃給了楚國。這個過程反復無常,因此就有了“朝秦暮楚”這個成語。
二、釋義
朝秦暮楚(秦、楚: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指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朝秦暮楚的成語運用
壹、成文用法
“朝秦暮楚”指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二、運用示例
明·畢魏《竹葉舟傳奇·黨聚》:“因見富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爾我家三世奴,豈朝秦暮楚者耶?幼主妄行當勸戒,不從則當告主人。乃獻媚希賞,幾誤其終身,豈非負心耶?”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三十壹回:“楊虎朝秦暮楚,是個反復小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嘆朝秦暮楚,三載依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