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清目秀的意思是容貌長得清秀俊美。
拼音:méiqīngmùxiù,出處:元·李真夫《合同文字》:“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壹個孩兒也。”後人據此提煉出“眉清目秀”這則成語。
這則成語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氣。其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
洛陽秀才郭華,二十三歲,尚未婚娶,學有滿腹文章,更兼儀表不俗。可惜科場不利,屢屢落榜。他與相國寺西胭脂鋪賣胭脂的十八歲女子王月英眼去眉來,顧盼多情,只是礙於月英母親在場不好搭話。
他趁王月英母親走親戚,來胭脂鋪買胭脂,挑來揀去,以此為由,向王月英示意傳情。王月英深知其意,從此漸成相思之疾。她獨守香閨,粉容憔悴,妝臺不整,繡被難偎,雕欄悶倚,繡幕低垂,釧松玉腕,衣褪香肌,“恰便似枝頭楊柳恨春遲,每日家羞看燕舞,怕聽鶯啼”。
她情懷欠佳,飲食少進。愁的是“九十日韶光能有幾,席前花影坐間移”,怕的是“鏡中人老偏容易”,“壹去朱顏喚不回”,盼的是早招女婿,暗接財禮,“便落的虛名兒則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