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耳紅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六十壹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壹驚,不覺耳紅面赤。”
顧景慚形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景,同“影”
出處: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顧影慚形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出處:晉·傅鹹《申懷賦》:“芬芳並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汗流洽衣 汗出甚多,濕透衣服。形容極其惶恐羞愧。
出處:明·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頃賢郎至,辱華翰獎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汗顏無地 汗顏:臉上出汗。形容極其羞愧,無地自容。
出處:唐·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赪顏汁漸背。”
積羞成怒 猶惱羞成怒。指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出處:梁啟超《清議報壹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誌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愧悔無地 羞愧懊悔得無地自容。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壹回:“門生少年狂悖,原為匪人所誘。這也不敢欺瞞老師。但近日愧悔無地,亟欲自新,所以來投老師。”
老羞成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面無慚色 慚:羞愧。臉上沒有壹點羞愧的神色。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若以愛民惜庫物,遭大王殺死,仆見先王於地下,面無慚色矣。”
赧顏汗下 赧:因羞愧而臉紅。顏:面容。形容羞愧到極點。
惱羞變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同“惱羞成怒”。
惱羞成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桃羞杏讓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
無地可容 指無處藏身,形容慌亂、羞愧至極,處境窘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李紈正要勸解,丫頭來說,太太來了。襲人等此時無地可容,寶玉等趕忙出來迎接。”
無地自處 猶無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無地自厝 猶無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無地自容 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處:《三國誌·魏誌·管寧傳》:“夙宵戰怖,無地自厝。”
羞花閉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隱藏。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知羞識廉 羞:羞愧。廉:廉恥。指人知道羞愧、廉恥。形容有修養。
自覺形穢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後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無容身之地 ①指沒有棲身立腳的地方。②指羞愧而無處可以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