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文言文《壹毛不拔》的詞語解釋

文言文《壹毛不拔》的詞語解釋

máo bù bá 壹毛不拔釋義連壹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出處1.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1]2.《笑林》:王笑曰:“看妳壹毛不拔,如何做人?”近義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反義壹擲千金、慷慨解囊。用法貶義,用來形容人極度自私自利,自己的東西絲毫不肯拿出來。語法上壹般作謂語、定語。燈謎最吝嗇的人——鐵公雞(壹毛不拔)相關熟語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編輯本段成語辨析正音毛:不能讀作“mǎo”。辨形拔:不能寫作“撥”。辨析“壹毛不拔”和“愛財如命”都形容極其吝嗇。 “壹毛不拔”只是形容壹個人極度自私,什麽東西都不願拿出來給別人分享,而“愛財如命”含有貪婪的意味,自私的意味較淡。編輯本段成語故事1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嗇。由於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壹點昏死過去。三天後,他稍稍清醒了壹下,看見屋裏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麽。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他搖搖頭。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裏,不曾交代?”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壹根。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壹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著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他說: “我死後,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吊孝的親戚。” “我死後,別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後,不要請和尚念經,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的。” “我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賣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壹根別丟了……” “壹毛不拔”就是壹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丟失,形容極端自私。2壹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1)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2)。方(3)拔壹根,猴不勝(4)痛叫。王笑曰:“看妳壹毛不拔,如何做人?”(選自《笑林》)翻譯:壹只猴子死後見到了閻王,(向閻王)要求投胎做人。閻王說:“既然妳想做人,就需要將毛全部拔掉。”於是(閻王)就叫夜叉給猴子拔毛。剛剛才拔下了壹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來。閻王笑道:“看妳,連壹根毛都舍不得拔,怎麽做人呢?”(1)既:已經(2)之:代指猴毛(3)方:才(4)勝:能忍受編輯本段成語示例1、《儒林外史》第四十壹回:“都像妳這壹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2、《文明小中史》說:“楊是壹毛不拔的,也只會混在裏面,白吃白喝,只要對己有利,要其命也可,只要對人有利,要其毛也不。”3、《西遊記》第四十二回:“妳這猴子!妳便壹毛也不拔,教我這散財也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