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為難的意思: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進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隹(zhuī)、辵會意,隹指鳥,辵表示行動相關。引申為去朝廷當官或指推薦人物,或指進諫、獻納物品。又引申指財物等由下而上的歸入、收進,後泛指收入。
退,漢字,拼音是tuì,註音ㄊㄨㄟ,部首辶部,總筆畫9畫。為,漢語壹級字,讀作wéi或者wèi,最早見於圖形文字,其本義實為役象以助勞,引申為做、幹,又引申指種植、建造、制作、充當、掌管、當作等,又虛化為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
難是漢字通語規範壹級字。難有繁體字做“?”。“?”始見於西周晚期金文。形聲字,從隹,堇聲,形旁隹為禽鳥之象,表示難的本義與鳥有關。結構在戰國時出現不少,但後代沒有得到傳承。後又發展成了幾種異體,但多數字最後到楷書作難,成為正體。
成語典故
出處《魏書·李沖傳》:“若容舟楫,必須停滯,師老糧乏,進退為難。”示例,而他們在西北的匪軍主力董釗和劉戡,則遠在吳莊和柏樹墕壹線,~。柳青《銅墻鐵壁》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