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縛組四字成語

縛組四字成語

1. 手字組四字成語

礙手礙腳

愛不釋手

白手起家

不擇手段

赤手空拳

出手得盧

垂手而得

垂手可得

寸鐵在手

搓手頓腳

措手不及

大打出手

大手大腳

大顯身手

得心應手

毒手尊前

斷手續玉

額手稱慶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反手可得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高擡貴手

革面斂手

拱手而降

拱手讓人

拱手聽命

河梁攜手

狠心辣手

慌手慌腳

假手於人

舉手加額

舉手投足

舉手之勞

兩手空空

鹿死誰手

毛手毛腳

妙手丹青

妙手回春

妙手空空

妙手偶得

目送手揮

拿手好戲

捏手捏腳

躡手躡腳

拍手稱快

胼手胝足

七手八腳

棋逢對手

棋高壹著,縛手縛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強中更有強中手

親如手足

輕手輕腳

情同手足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人多手雜

人手壹冊

如手如足

如左右手

三拳不敵四手

上下其手

伸手不見五指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手不釋卷

手不停揮

手到病除

手到拈來

手到擒來

手高手低

手疾眼快

手揮目送

手零腳碎

手忙腳亂

手無寸鐵

手無縛雞之力

手舞足蹈

手下留情

手眼通天

手澤之遺

手足重繭

手足胼胝

手足無措

手足之情

束手待斃

束手就擒

束手束腳

束手無策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順手牽羊

縮手縮腳

唾手可得

握手言歡

無所措手足

洗手奉職

先下手為強

小手小腳

心狠手辣

心靈手巧

心慕手追

心手相應

心閑手敏

信手拈來

袖手旁觀

眼高手低

眼明手快

搖手觸禁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壹舉手之勞

2. 允字怎麽組四字成語

成語:惟明克允

拼音:wéi míng kè yǔn

解釋: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對待事物,令人信服。

成語:慨然允諾

拼音:kǎi rán yǔn nuò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35回:“孟良慨然允諾,自令人縛己於柱上。”

成語:慨然應允

拼音:kǎi rán yīng yǔn

解釋: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與言其事,孟良慨然領諾。”

成語:持論公允

拼音:chí lùn gōng yǔn

解釋:立論公正,不偏袒。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儒林傳》:“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

示例:某報創刊以來,壹向~,所以人人愛讀它。

成語:允執其中

拼音:yǔn zhí qí zhōng

解釋:允:誠信;執:保持;其:代詞,那個;中:不偏不倚。真誠地堅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

成語:允理愜情

拼音:yǔn lǐ qiè qíng

解釋:允:得當;愜:合適。指合情合理。

出處:《梁書·顧憲之傳》:“常謂中都之制,允理愜情。”

成語:允執厥中

拼音:yǔn zhí jué zhōng

解釋: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出處:《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執厥中。”

成語:允文允武

拼音:yǔn wén yǔn wǔ

解釋:允:文言助詞。形容能文能武。

出處:《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示例:傳忠傳孝,~。 明·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

成語:清和平允

拼音:qīng hé píng yǔn

解釋:平允:性格平和。形容人的性格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晉書·齊獻王攸傳》

成語:允恭克讓

拼音:yǔn gōng kè ràng

解釋:允:誠信;克:能夠;讓:謙讓。誠實、恭敬又能夠謙讓。

出處:《尚書·堯典》

3. 蒙能組什麽四字成語

1、坑蒙拐騙

成語拼音:kēng méng guǎi piàn

成語解釋: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成語出處:《文匯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2、蒙混過關

成語拼音:méng hùn guò guān

成語解釋:用欺騙的手段逃避詢問或審查。

成語出處:林予《雁飛塞北》第34章:“妳是想靠這場大水來蒙混過關!不行,這壹關妳過不了。”

3、曠若發蒙

成語拼音: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4、吳下阿蒙

成語拼音:吳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成語解釋:吳下,長江下遊江東壹帶,以三吳地區為核心的壹片區域。阿蒙,即呂蒙,吳人極喜加“阿”字,至2018年依然如此。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幹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於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貶義詞。

5、負任蒙勞

成語拼音:fù rèn méng láo

成語解釋:指擔負重任,承受勞苦。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為人。

6、發蒙振落

成語拼音:fā méng zhèn luò

成語解釋:是指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語法: 作謂語、賓語;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