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成語典故,回答如下:
誠信的成語壹:壹言九鼎
故事: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壹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壹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妳派援兵,妳壹言不發,可妳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壹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壹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成語“壹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壹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誠信的成語二:季布壹諾
故事:秦末漢初楚國人季布,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西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壹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壹定要辦到,從沒有失信於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
誠信的成語三:曾子烹彘
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妳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妳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什麽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要聽從父母的教導。
如今妳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曾子於是就把豬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