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比喻臣子眷戀君上。
犬馬之戀,漢語成語,拼音是quǎn mǎ zhī liàn,意思是比喻臣子眷戀君上,出自《上責躬應詔詩表》。晉·潘嶽《西征賦》:“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鎬京。猶犬馬之戀主,竊讬慕於闕庭。”唐·劉禹鍚《蘇州刺史謝 上表》:“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為榮。”
基本釋義為指臣子對君主的自喻,表示忠誠、甘願服役奔走。狗和馬。特指良狗名馬。引申為玩好之物。舊時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卑幼者對尊長的自謙之稱。喻小人。古代大夫生病的婉辭。
《書·旅獒》:“犬馬非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於國。”特指良狗名馬。引申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東觀漢記·北海敬王睦傳》:“大夫其對以孤襲爵以來,誌意衰惰,聲色是娛,犬馬是好。”
宋?蘇轍《漢昭帝論》:“小人先之,悅之以聲色犬馬,縱之以馳騁田獵。”舊時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三國 魏?曹操《上書讓增封武平侯及費亭侯》:“雖有犬馬微勞,非獨臣力,皆由部曲將校之助。”宋?司馬光《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三狀》:“臣獨不愛犬馬之軀,為陛下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