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讀書有關的成語如下:
1、開卷有益
意為讀書總會有收益,語出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宋代類書《太平禦覽》,長達壹千卷,宋太宗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2、焚膏繼晷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3、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誌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極有價值。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嶽”、“藏述著”等。
4、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壹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5、韋編三絕
比喻讀書勤奮,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