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節(Syllable)是表音語系中單個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組合發音的最小語音單位,單個元音音素也可自成音節。漢語中沒有音節的概念,音節是借用詞;漢語音節是借用表音語系中的元音音素、輔音音素組合構成的。
只有壹個音節構成的詞(如英語單詞dog)稱為單音節(monosyllable)。類似地,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稱為雙音節詞。
擴展資料
根據我國傳統音韻學說法,漢語音節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3要素組成的。如“莊”字zhuāng,?其中zh是聲母,uāng是韻母,這個字的聲調用“ā”上的壹短橫(陰平調的調號)表示。
沒有聲母的音節叫“零聲母音節”,它們由“a?、o?、e、?y、w”這5個字母中的壹個開頭,如“ao、ou、eng?、yi、wu”等。
我們漢語是比較少見的“有聲調的語言”,印歐語言如英語、俄語就沒有聲調;所以,我們也把聲調叫作“字調”。
聲調可以用來區分詞義,如聲、韻母完全相同的tong / zhi這兩個音,因為聲調不同,就可以區分出“通知、同誌、統治”3個詞來。
其次,聲調使漢語連讀顯得抑揚頓挫,老外說我們的說話像唱歌壹樣好聽,道理就在這裏。也因此,戲曲的唱腔與聲調有很大關系,小學語文的朗讀講究聲調。
漢語有八大方言(有說七大方言;普通話歸屬北方方言),其聲調數不是都壹樣多。普通話有4個聲調,而我們福州話則有7個之多。
百度百科-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