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馬戈裹屍得完整成語

馬戈裹屍得完整成語

1、成語 馬革裹屍?

馬革即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多指軍人戰死於沙場。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誌。褒義詞。可參見三國89集,司馬懿為張郃馬革裹屍。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2、成語 馬革裹屍還?

“馬革裹屍還”:在參軍時被用來形容英勇作戰,獻身疆場的大無畏精神。 同義詞是為國捐軀或者視死如歸。

成語出處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這是當年東漢大將馬援在戰場上的豪言

壯語。馬革裹屍就源出於此。這個詞常在參軍時被用來形容英勇作戰,獻身疆場的大無畏精神,就是說死有什麽可怕的,大不了屍體用壹張馬皮卷起來運回故鄉去罷了。下面這個豪邁的成語故事就是講東漢大將馬援的事跡。

馬援作為朝中大將,曾經跟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東漢王朝剛建立政權不久,邊境便發生動亂。馬援率領將士奔赴戰場,身先士卒,大破敵軍,平定了叛亂。從此,他的名聲威震天下,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後來,他六十二歲時,匈奴又來侵犯邊境,滿朝文武議論紛紛。馬援聽說邊境又有戰事發生,便上朝請戰,要求領兵討伐匈奴。

皇帝擔心他年紀太大,擔心萬壹在戰場上有個閃失,所以不願答應讓他出征。可是,馬援不肯讓步。他向皇帝請命道:“誰說臣老了?臣的筋骨硬朗著呢!臣常說,男子漢應當為國戰死在戰場上,也可以馬革裹屍還葬。今日有此機會,又怎能退縮呢?”皇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只好命他為帥,率兵奔赴戰場。後來,他不幸在軍中病故。他死後,人們還是念念不忘他的那句豪言壯語。並且這句話作為成語流傳了下來,至今為人傳誦。

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1950年秋,中南海,毛澤東臥室。

寫字臺上,放著壹封從朝鮮前線誌願軍司令a>部發來的、由司令員彭德懷親自擬定的電報。

主席勛鑒:今晨,我“誌司”指揮部遭敵機狂轟濫炸,洪學智,毛岸英將我送入安全地域。爾後,岸英又返回指揮所取作戰圖。慌中未能勸住他,致使被敵機的汽油彈擊中。主席的愛子、我們“誌司”的好參謀,岸英同誌為了人民的事業光榮殉職……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壹天沒說壹句話,只是壹支又壹支地吸著煙。

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岸英是他最心愛的長子、是他和結發妻子楊開慧愛情的結晶。當年地下黨的同誌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後來他安排岸英去蘇聯留學。在國外的大學畢業後,他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那壹次次的分離,小岸英不都是活蹦歡跳地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麽會……、“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夾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主席,”秘書進來,小聲說:“彭老總來電,說岸英是主席的長子、要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

秘書又湊近主席,輕聲說:“朝鮮金日成首相來電,向主席表示安慰,他說岸英同誌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深情。岸英赴朝鮮時,他因工作忙,未能見上壹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到。然而,這種想法很快消失了。他像是自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爭嘛,總要死人的。朝鮮戰場上我們有多少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上壹面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見吧。”

秘書將記錄稿交主席簽名的壹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壹陣,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澤東的臥室。毛澤東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壹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電文稿下是壹片被淚水打濕的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