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必報的成語解釋如下:
1、基本解釋: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極小的怨恨;報:報復。連瞪過自己壹眼那樣的小怨恨都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氣量極其狹小。
2、成語出處:來源於西漢時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壹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在《後漢書 公孫瓚傳》中寫道: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宋代的蘇轍在《論呂惠卿》中說:蓋其兇悍猜忍如蝮蠍;萬壹復用,睚眥必報。
3、成語造句:這個人心胸狹隘,誰要是冒犯了他,他睚眥必報。
4、近義詞:小肚雞腸、錙銖必較、鼠肚雞腸、睚眥小忿。
5、反義詞:不念舊惡、大度包容、寬宏大量、寬容大度。
6、範文:少年可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卻不可以意氣沖動,逞壹時之快;少年應該自尊自愛,知恥後勇,卻不應該睚眥必報,鋌而走險。有仇不報圖大業,睚眥必報真“小”人。心小了,人生的格局境界就小了,人生的可能性也小了。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只會助長這個社會的戾氣,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寬廣的胸懷,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美好!
睚眥必報的範雎
1、人物簡述:範雎,字叔,戰國時期魏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被人稱為“應侯”。
2、人物故事:範雎因為在秦國得意,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壹頓飯,範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壹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