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發奮圖強、勵精圖治、臥薪嘗膽、宵衣旰食,具體解釋如下:
壹、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的意思為: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讀音: [ zì qiáng bù xī ]?
出處:聞壹多《園內》:“啊!‘自強不息’的少年啊!誰是妳的嚴師?若非這新生的太陽?”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二、發奮圖強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自:《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三、勵精圖治
解釋:勵: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自:《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
譯文:譯文:漢宣帝親自處理國家大事,振奮精神,努力治理好國家,親自聽取大臣們的啟奏,考察群臣的實際工作情況跟他們的官職是否相符合,而丞相總體管理眾官員,使皇上非常稱心。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
四、臥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壹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譯文:越王勾踐回到越國後,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的思索,還把壹個苦膽掛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垢忍辱、奮發圖強、坐薪懸膽、枕戈飲膽、自強不息、忍辱負重、發憤圖強、飲膽嘗血、勵精圖治、坐薪嘗膽、宵衣旰食
反義詞妄自菲薄、胸無大誌、自甘墮落
五、宵衣旰食
釋義: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很晚了才吃飯。原形容帝王勤於政事;後泛指勤奮刻苦;從早到晚不懈怠。
出自:唐 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