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gān zhī ruò yí,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樣甜,比喻甘願承擔艱苦的事情和作出犧牲。
出自《明史·桑喬等傳贊》:“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飴,而不能得君心壹悟。”
“甘之若飴”造句:
1、良辰美景惜時如金敢與金雞爭晨暉,書山學海甘之若飴誓同峨眉***比高。
2、大部份人對這樣的人生都甘之若飴,奉之不背。
3、晚葉再度害羞得將頭低下,而紫宴則甘之若飴,享受著晚葉對他的依賴。
4、士元兄家境甚好,不像我等貧苦之家食殘羹冷飯而甘之若飴。
成語來源:
古代漢語詞匯中特有的壹種長期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成語的意思精辟,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它結構緊密,壹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壹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地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