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
解釋旁:廣泛;征:尋求;博:廣博;引:引證。指說話、寫文章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
出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清之人情小說》:“寶釵妙玉則從徐說,旁征博引,用罰甚勤。”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用於說話或寫文章。
成語故事:
唐高宗下令處死不小心砍伐了昭陵柏樹的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大臣狄仁傑認為權善才罪不至死,就舉張釋之勸漢文帝釋放偷漢高祖廟裏玉環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遷民布告等例證明賢明君主必須依法治國,終於救了權善才。
擴展資料:
反義詞
1、不見經傳
解釋:經傳:指被古人尊崇為典範的著作。經傳上沒有記載。後常指人沒有名聲或論述沒有根據。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三字雖不見經傳,卻亦甚雅。”
示例:我們住的小胡同,連轎車也進不來,壹向不見經傳。 老舍《吐了壹口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人或事物沒有名氣,不大為人所知
2、理屈辭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譯文:“子路的話,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但理屈詞窮,而要他在口以禦人罷了。”
示例:並不等候答復,而正如壹般忽然陷於理屈辭窮的專橫者壹樣,他立刻把最後壹張牌擺出來了。 沙汀《呼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3、理屈詞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譯文:所以我討厭那些強詞奪理的人”宋代朱熹集註.:“子路的話,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但理屈詞窮,而要他在口以禦人罷了。”
示例:並不等候答復,而正如壹般忽然陷於理屈詞窮的專橫者壹樣,他立刻把最後壹張牌擺出來了。 沙汀《呼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4、胡說八道
解釋: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秘魔巖主擎個義兒,胡說亂道,遂將壹摑成齏粉,散在十方世界。”
譯文:秘魔巖主舉個義兒,胡說亂道,於是將壹搞成粉身碎骨,分散在十方世界。”
示例: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簡直不恤胡說八道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容說話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