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唐·韓愈《進學解》 韓愈通過對比法,表達了對人才的看法。他列舉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盡其材。不同的藥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醫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藥盡其用。接著列舉了古代聖賢雖各有所長,但均未能見用。說明不論什麽樣的人都有特長,但材有高低,術有短長,只要有識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長,發揮作用,否則未能見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