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3篇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1

 成語名稱: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成語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復句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竿頭:竹竿的頂端。比喻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不能滿足,還要求向上。

 成語造句:宋·朱熹《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壹步之勢也。”

  百尺竿頭,更進壹步的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長沙高僧景岑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他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眾與他談論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給大家念道:“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字開頭的成語

 百感交集 百川歸海 百發百中 百鳥朝鳳 百步穿楊 百聞不如 百萬買宅 百鍛千煉 百丈竿頭 百尺竿頭

  包含有百字的成語

 百川歸海 此地無銀 人無千日 十年樹木 壹夜夫妻 以五十步 只許州官 百感交集 百尺竿頭 壹言為重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2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

 壹天,招賢大師應邀到壹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壹片寂靜。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壹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壹個禮,然後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壹問壹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現,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麽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壹份偈(ji)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壹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並不算高,尚需更進壹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成語解釋:不滿足於已有成就,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成語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壹偈(ji)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尺竿頭成語故事3

  成語解析: 百尺竿頭

  成語 百尺竿頭

  讀音 bǎi chǐ gān tóu

  出處 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釋義 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結構 復句式

  用法 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含褒義。也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壹步努力。

  示例 功名~,自古及今,有幾個幹休。——元·張養浩《折桂令》曲

  近義詞 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勇往直前、壹往直前。

  知識拓展

 典故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號招賢大師,人們稱他“長沙和尚”,他經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壹天,招賢大師應邀到壹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壹名僧人站起來,向他提了幾個問題,大師慢慢地作答起來。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壹問壹答,氣氛親切自然。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麽回事兒,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壹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面的壹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為“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尚需更進壹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解析

 俗話說,百尺竿頭,更進壹步。即使道行、造詣已深,仍然需要修煉提高。如果道行的修養到了百尺竿頭那樣的境地不再前進,那麽,雖然了得,卻還不是純真;即使修到百足竿頭的頂端,仍然不能松勁,絕對不能自滿,也絕對不能中輟,繼續用心去做,仔細去做,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們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取得了壹點成績就滿足,從而故步自封,要知道知識的海洋是沒有窮盡的,唯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更接近真理的彼岸。

  壹句話分享

 人生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的面貌時時刻刻都會不同,大自然裏尚且有變色龍的存在。這壹切都在告訴我們學著改變自己的重要,這也告訴我們只有改變自己,才會更好地適應這個絢爛多彩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