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掩耳盜鈴和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分別諷刺了什麽樣的人。

掩耳盜鈴和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分別諷刺了什麽樣的人。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自己欺騙自己,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人。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的人。

文章簡介:

《掩耳盜鈴》出自於《呂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守株待兔》出自於《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壹個農民,看見壹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擴展資料

《掩耳盜鈴》寫作背景: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

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成語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妳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誌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壹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