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指人們往往對事物的宏觀理解很清楚,但實際操作時卻難以實現。具體解釋如下:
1、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繪畫領域。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畫家往往追求眼高手低的表現,即通過觀察自然和社會的細節,領悟事物的本質和精髓,然後用畫筆將之表現出來。這裏的“眼高”指的是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度,“手低”則是指實際操作技巧的不足。
2、眼高手低這個成語的含義,主要是指人們往往有很高的眼光和理想,但真正要實現這些理想時,卻因為技巧和能力的不足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壹些學生或年輕人,對於某個領域的理論知識非常了解,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難以勝任。
3、對於眼高手低這個成語的理解,還可以引申為對於事物的宏觀把握和細節處理之間的平衡問題。我們在處理任何問題時,都需要在宏觀和微觀之間進行權衡和抉擇,只有把握好這個平衡點,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眼高手低的近義詞
1、誌大才疏:源自《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誌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指的是誌向遠大,但才能不夠。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壹個人有很高的理想和目標,但缺乏實現這些理想和目標的能力。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壹個人雖然有誌向,但缺乏實際行動的能力。
2、好高騖遠:離實際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實現的過高、過遠的目標。《宋史·程顥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騖:追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目標定得過高、脫離實際的人。例句:我們學習要踏實認真,不要好高騖遠。
3、前倨後恭:形容人的態度前後不壹,忽冷忽熱,表現出前後不壹致的態度。倨是指傲慢,不禮貌;恭是指恭敬,有禮貌。這個成語通常用於批評那些表面上對人客氣,實際上卻不懷好意的人。在句子中,它可以作為謂語、定語或狀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