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壹般形容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並犧牲壹切的人。精忠報國是壹個漢語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人物——南宋愛國抗金名將嶽飛的典故。現在壹般用來形容駐守在條件艱苦環境下的戰士,比如邊疆戰士、維和警察、消防戰士等等。
精忠報國是形容嶽飛。
嶽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之孫嶽珂所著《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嶽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有壹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嶽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精忠報國”四字明誌。
嶽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嶽家軍的由衷敬佩。
人物總評:嶽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指導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
聯合抗金軍民壹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