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王維《與蘇盧二員外遊方丈寺》詩:“回看雙鳳闕,相去壹牛鳴。”
比肩而立 比肩:並肩。肩並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離極近。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寡人聞之,千裏而壹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壹聖,若隨踵而至。”
碧空萬裏 萬裏:指面積大,距離長。形容天氣晴朗。
出處:權延赤《走下聖壇的周恩來·休息與娛樂》:“冰峰林立,白雲徜徉其間;碧空萬裏,與皚皚白雪上下輝映,幻化流轉著七彩光芒。”
步步高升 步步:表示距離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職位不斷上升。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8回:“並且事成之後,大人步步高升,扶搖直上,還望大人栽培呢!”
步步為營 步:古時以五尺為壹步,“步步”表示距離短。軍隊每向前推進壹步就設下壹首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壹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長轡遠馭 用長韁繩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比喻遠距離操縱,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歸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後拓衢路,置關鍵,長轡遠馭,從容按節。”
長驅直入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壹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輕卒銳兵,長驅至國。”漢·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直入敵圍者也。”
長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六十六回:“嶽夫人道:‘……怎敢勞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寸步不離 寸步:形容距離很近。原指夫妻和睦,壹步也不離開。現在泛指兩人感情好,總在壹起。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吳黃龍中,吳郡海鹽有陸東,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離,時人號為比肩人。”
寸步千裏 寸步:指距離非常短。雖然相距只有寸步,卻如同千裏之隔。比喻相見非常困難。
出處:唐·盧照鄰《獄中學騷體》:“寸步千裏兮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出處:《三國誌·魏誌·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短兵相接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車錯轂兮短兵接。”
近在咫尺 咫尺:很近的距離。形容距離很近。
出處:宋·蘇軾《杭州謝上表》:“凜然威光,近在咫尺。”
九間朝殿 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間,指兩柱的距離。九間,極言堂殿之寬廣。亦作“九間大殿”。
離題萬裏 形容寫文章或說話同要講得主題距離很遠,毫不相幹。
出處:朱自清《論廢話》:“有些人說話愛跑野馬,鬧得‘遊騎無歸’。有些人作文‘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若即若離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壹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後生在後邊跟隨,若即若離,並不言語。”
若離若即 形容對人保持壹定距離。同“若即若離”。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淩人,嶽嶽觥觥,朝士必多未滿,而與和相若離若即,又未嘗不稍斂其鋒棱,壹時眾口詆諆,遂有師相門生之謗。”
深山長谷 與山外距離遠、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宋·曾鞏《南軒記》:“此吾之所以於內者,得其時則行,守深山長谷而不出者,非也。”
深山老林 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
出處:秦牧《莽原語絲》:“還有些人,鉆到深山老林裏找人參、采木耳,摘蘑菇。”
深山密林 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
出處:魯迅《仿徨·傷逝》:“我看見怒濤中的漁夫,戰壕中的兵士,摩托車中的貴人,洋場上的投機家,深山密林中的豪傑。”
深山窮谷 與山外距離遠、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
深山窮林 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
出處:唐·柳宗元《零都郡復乳穴記》:“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窮林,冰雪之所儲,豺虎之所廬。”
深山幽谷 與山外距離遠、人跡罕至的山嶺、山谷。
出處:《列子·黃帝》:“寢吾庭者,不願深山幽谷。”
天南地北 壹在天之南,壹在地之北。形容地區各不相同。也形容距離極遠。
出處:金·元好問《邁陂塘》詞:“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天南海北 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亦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出處:楊朔《熔爐》:“他素來最能關心戰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樣調皮搗蛋的人,壹經他教育改造,都能脫胎換骨。”
天懸地隔 懸、隔:距離遠。比喻相差極大。
出處:《南齊書·陸厥傳》: “壹人之思,遲速天懸;壹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涯咫尺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壹樣。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唐·李中《宮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
相去幾何 去:距離;幾何:多少。彼此之間相關多遠呢?表示差別不大。
出處:《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相去無幾 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
出處:宋·蘇洵《嘉祐集·衡論下·田制》:“是今之稅與周之稅輕重之相去無幾也。”
壹箭之地 相當於壹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壹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壹箭之遙 相當於壹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壹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壹牛吼地 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
出處:《翻譯名義集·數量》:“拘盧舍,此雲五百弓,亦雲壹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雲壹鼓聲。《俱舍》雲二裏,《雜寶藏》雲五裏。”
壹牛鳴地 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壹牛吼地”。
出處: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序:“其旁有錦峰書院,去山莊壹牛鳴地。”
壹射之地 壹箭所能達到的距離,約當壹百二十至壹百五十步。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將軍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壹射之地。”
壹衣帶水 壹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出處:《南史·陳後主紀》:“我為百姓父母,豈可壹衣帶水不拯之乎?”
遠交近攻 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采取的壹種外資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壹種手段。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咫尺千裏 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壹樣。
出處:《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裏為遙。”
咫尺天涯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在天邊壹樣。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