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極端驚懼害怕。
悚然,恐懼之意。
語本宋.洪邁《夷堅誌.丁誌.卷七.大渾王》。
「毛發森豎」、「毛發聳然」 典源 宋.洪邁《夷堅誌.丁誌.卷七.大渾王》聞人興祖,字余慶,秀州人。
博學有文采,魁伉豪放,不拘小節,居於近郊,自稱「東郊耕民」。
為州學錄,與學諭婁虡友善。
紹興丁卯夏,虡以疾卒。
秋九月,興祖夢壹客來訪其居,緋袍跨馬,導從甚盛,諦視,乃虡也。
謂興祖曰:「幸當與君聯事。」
呼後騎使升,曰:「此馬頃刻千裏。」
俛仰間身已據鞍,遂交轡而行。
夾道列炬如晝,行數裏,火光浸微。
至大官府,中有殿,南向垂簾,簾內燈燭明滅。
廷下吏卒或坐或臥,見二騎至,不為起。
二人轉而東,復少北,有聽事,對設兩榻,執事者鞠躬聲喏,虡揖就坐,曰:「此君治所也。」
俄壹小兒自屏間出,挽其衣。
虡曰:「令嗣先在此矣。」
蓋數年前所失稚子也。
虡曰:「君且歸,徐當相迎。」
興祖方攬轡,蹶然而寤。
明日,遍告常所來往者,疑為不祥。
未幾,因出謁1>,過婁氏之門,毛骨凜然俱竦2>,即得疾。
扶歸家,信宿3>而卒。
卒後,其表弟陳振夢見之,與語如平生。
振曰:「聞兄為冥吏,信否?」興祖唯唯。
振又曰:「人持杯珓來蔔者,兄能告以吉兇乎?」曰:「大渾王雅不喜此。」
振曰:「然則兄為大渾王官屬邪?」興祖遽曰:「吾失言,吾失言。」
號慟而去。
振驚寤,尚依約聞其哭聲雲。
〔註解〕(1)出謁:外出拜見。
謁,音|ㄝˋ。
(2)毛骨凜然俱竦:全身由外到內都感到寒凜恐懼。
凜然,寒冷。
竦,恐懼,通「悚」。
(3)信宿:連睡二夜。
典故說明 「毛骨悚然」原作「毛骨俱竦」。
《夷堅誌》是宋朝著名的誌怪小說,所記載的是壹些傳聞的怪異之事,基本上承續著六朝誌怪小說的遺風。
〈大渾王〉這篇故事是說:有壹個名叫興祖的人,個性豪放,不拘小節,與婁虡(ㄐㄩˋ)是好朋友。
後來在紹興年間,婁虡得了疾病而死。
有壹天,興祖在睡夢中夢到婁虡來拜訪他,並且叫來壹匹千裏馬,兩人壹起出發來到壹間大官府,接著又進到官府中的壹個廳堂。
其中執掌事務的人向他們鞠躬應答,婁虡則拱手作揖,然後坐下,跟興祖說:「這裏就是妳處理公事的地方。」
過了壹會兒,有壹個小孩走出來,拉著興祖的衣服。
婁虡說:「妳的小孩之前已經先到這裏了。」
興祖壹看,竟然是幾年前所失去的小孩。
這時婁虡就說:「妳先回去,過幾天再迎接妳過來。」
興祖才正要抓起馬匹的韁繩,此時卻突然地醒了過來。
隔天,興祖將這個夢境告訴朋友們,大家都覺得是不祥的預兆。
不久,興祖有事要外出,經過婁虡家門時,感到全身的毛骨都寒冷恐懼起來,結果因此得了病。
隨從攙扶著他回家,三天後,就死了。
後來「毛骨悚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極端驚懼害怕。
書證 01.《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壹身冷汗。」
02.《西遊記》第壹○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
03.《初刻拍案驚奇》卷壹四:「說到了這樣轉世,說出前生附身,活現果報,恰像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壹般。
隨妳欺心的硬膽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
04.《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幾句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壹場沒趣,扯了壹個淡,罷了。」
05.《東周列國誌》第九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再拜謝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聞之不早。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形容極端驚懼害怕。
使用類別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
例 句<01>壹看眼前的景況,他直覺毛骨悚然,連聲音也叫不出來。
<02>在這深山中,半夜聽到淒厲的狼嚎,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03>光聽妳講的故事就已令人毛骨悚然,更不用說親身經歷了。
<04>每次看「步步驚魂」的影集時,總是越看越覺得毛骨悚然。
<05>聽了林投姊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害我不敢壹個人睡覺。
<06>看到飛機失事現場那種淒慘景況,連救援的消防隊員都感到毛骨悚然。
近義詞: 不寒而栗,毛發聳然,心驚膽跳,膽戰心驚
反義詞: 面不改色 辨識 請參考『辨識441』 參考語詞 毛骨俱竦,毛骨竦然,毛發為聳,毛發悚然,毛發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