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刀小試
解釋: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壹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顯示壹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能。
出處: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2、牛毛細雨
解釋:意思是指細而密的小雨,像牛毛壹樣。
出處: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牛毛細雨送斜陽。”
3、牛溲馬勃
解釋:比喻壹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裏可成為有用的物品。1. 比喻運用得宜,無用之物可以變為有用。2.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還可以用於形容醫生醫術高。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 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唐朝文學家韓愈在任國子監祭酒時,經常給太學生講課,要求他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同時要求他們註意社會實踐,要兼收並蓄,“牛溲馬勃、敗鼓之皮”都有它們的用途,鼓勵學生加強學習,靈活運用。
4、牛鬼蛇神
解釋: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出處:《李賀集序》:“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5、牛衣對泣
解釋:王章為諸生學於長安,生病無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訣別。後遂用“牛衣對泣、牛衣夜哭、牛衣當被、王章被、臥牛衣、眠牛衣、擁牛衣、泣牛衣、牛衣淚”等謂夫妻***守貧窮,或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淒涼之態。
出處:典故名,成語,典出《漢書·王章傳》。
我國少數民族有慰問耕牛的習俗,稱為“獻牛王”。貴州的羅甸、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農歷四月初八為牛賀歲。這壹天,讓牛休息壹天,讓牛吃糯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