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漢語成語,讀作pū?shuò?mí?lí。形容事物錯綜復雜,難以明了真相。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
釋義: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例句:1、這件事錯綜復雜,雖經多方核查,仍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使之難明真相。
2、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踩著鼓點,操練起來,由慢而快,撲朔迷離,看得人眼花繚亂。”
3、王蒙《歌神》:“這些傳說盡管撲朔迷離,卻喚起了我的希望。”
4、楊至城《巧使敵人就範》:“敵軍卻始終撲朔迷離,不知我軍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