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比喻在帳幕中謀劃軍機、擬定作戰策略的人。
“運籌帷幄”的意思是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壹個睿智有謀略的指揮官勝得過壹百個戰士”,要是有壹個聰明睿智的戰爭指揮官,在每次戰爭之前都策劃好正確的戰爭策略,制定好作戰的方向和路線,那麽這場戰爭就會有很大的勝算。
要是沒有運籌帷幄的優勢,再怎麽勇敢的千軍萬馬都只能茫然的沖鋒陷陣,沒有戰略,沒有規律,有可能只是壹盤散沙。所以,如果把戰爭比作人的身體機體,那麽壹個運籌帷幄的指揮官就如大腦的神經中樞,控制和指揮著人的行動,故需要清醒而敏銳的大腦來指揮行動。可見,能夠運籌帷幄,在戰爭中尤為重要。
“運籌帷幄”成語故事:
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本是韓國人,韓國被秦國滅掉後,張良立誌為韓國報仇,他變賣家產,到外面去結交英雄好漢。後來,他果然認識了壹位勇士,就隨他去刺殺秦始皇。張良為此專門鑄造了壹個重壹百二十斤的大鐵椎。
遺憾的是,這次刺殺行動失敗了,張良受到通緝,便逃到下邳。他在下邳隱姓埋名,壹面鉆研兵法,壹面等候時機。劉邦起兵後,張良就參加了他的部隊。張良身體不好,從未帶兵作過戰。但他足智多謀,為劉邦出了許多好主意。
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有壹天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席間他問大家:“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麽?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麽?請大家暢所欲言。”有兩位將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
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哈哈大笑,說:“妳們只知其壹,不知其二。在運籌帷幄之中,使前方在決戰中取勝,我不如張良;安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我不如蕭何;統領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他們三人都是人中的俊傑,卻為我所用,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壹個謀士範增,但又不被任用,這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群臣聽後心悅誠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