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割席,漢語成語,拼音是guǎn níng gē xí,意思是比喻朋友間的情誼壹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誌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壹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壹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註。
全書原八卷,劉峻註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壹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
原文
管寧、華歆***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壹》
譯文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壹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壹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後又扔了它。
曾經,兩人坐在同壹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壹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
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妳不是我的朋友了。”本篇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屬《德行》第十壹則。
成語演變
割席斷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人們壹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壹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絕交的態度,實在過於片面。
管寧因朋友的壹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準,便斷然絕交,有點苛求於人,但是,華歆貪慕虛榮,就不能怪管寧割席斷義。
應該選擇誌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註、有修養的朋友,謹慎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