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艶爭妍、鬥艷爭妍、鬥筲之人、鬥酒只雞、鬥榫合縫、鬥轉星移、鬥米尺布、鬥唇合舌
鬥而鑄兵、鬥折蛇行、鬥怪爭奇、鬥筲之材、鬥酒百篇、鬥升之水、鬥南壹人、鬥筲之器
鬥方名士、鬥雞走狗、鬥而鑄錐、鬥誌昂揚、鬥轉參橫、鬥酒學士、鬥水活鱗、鬥酒雙柑
鬥挹箕揚、鬥筲之役、鬥筲之徒、鬥筲小人、鬥媚爭妍、鬥雞走犬
1、鬥酒百篇dǒu jiǔ bǎi piān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意思:飲壹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2、鬥酒學士dǒu jiǔ xué shì
出處:《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壹鬥,時稱‘鬥酒學士’。”
意思: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3、鬥酒只雞dǒu jiǔ zhī jī
出處: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鬥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意思:鬥:酒器。古人祭亡友,攜雞酒到墓前行禮。後作為追悼亡友的話。
4、鬥南壹人dǒu nán yī rén
出處:《新唐書·狄仁傑傳》:“狄公之賢,北鬥之南,壹人而已。”
意思:鬥南:北鬥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壹無二。
5、鬥筲之器dǒu shāo zhī qì
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意思:筲:僅容壹鬥二升的竹器。比喻氣量狹窄的人。
擴展資料:
鬥:dǒu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鬥斛度量。《前漢·律歷誌》:鬥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運鬥樞》:第壹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為鬥。居隂播陽,故稱北鬥。《易·豐卦》:日中見鬥。疏:日中盛明之時,而鬥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鬥。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鬥星。《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鬥。註:南鬥六星為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鬥。疏:大鬥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鬥。
又吳中市魚亦以鬥計。《松陵倡和詩》:壹鬥霜鱗換濁醪。
又《前漢·王莽傳》:作威鬥,長二尺五寸。
又《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鬥之屬。疏:象鬥染黑。
又《尚書序》:皆科鬥文字。疏:科鬥,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又《史記·封禪書》:成山鬥入海。註:謂鬥絕曲入海也。
又韓愈《答張十壹詩》:鬥覺霜毛壹半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