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頭爛額的意思是頭被燒焦,額被燒爛。
焦頭爛額,是漢語的壹則成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這則成語意思是頭被燒焦,額被燒爛,原指作出重大貢獻無人問津,貢獻小的人卻受到重視,後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帶有誇張的意思。
其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補語。客有過主人者,見具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裏***救之,幸而得息。
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
成語寓意:謝因救火受重傷的鄰居,而沒有請曾建議他改裝煙囪挪開柴草預防失火的人,意謂作出重大貢獻無人問津,貢獻小的人卻受到重視。因救火受重傷者為英雄,誰都沒意見。其實,建議采取措施預防失火的人更應該是英雄,而且是悲劇英雄,因為當初沒人聽他的。
運用示例
1、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貞集:迨其勢焰薰灼,則焦頭爛額而不可救矣。
2、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
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殯焰飛騰,眾水手被火燒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