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玩命猜,壹條蛇圖片——打草驚蛇、鬥折蛇行、杯弓蛇影、畫蛇添足。
1、打草驚蛇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釋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2、鬥折蛇行dǒu zhé shé xíng
解釋鬥折:像北鬥星的排列壹樣曲折。像北鬥星壹樣彎曲,像蛇壹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處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3、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釋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4、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壹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2. 看圖猜成語、圖中只畫了壹條蛇、是什麽成語看圖猜成語、圖中只畫了壹條蛇、是什麽成語?——畫蛇添足、鬥折蛇行
1、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壹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來形容不應該做的多余的事。含貶義。壹般作賓語。
正音添;不能讀作“tiǎn”。
辨形添;不能寫作“填”。
近義詞徒勞無功、多此壹舉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辨析~和“弄巧成拙”;都可表示“自以為做得好;結果壞了事”的意思。但~偏重在“做多余的事”;“弄巧成拙”偏重在“想做得好些;巧妙些”。
例句
(1)切勿刻意求工;以免~;喪失了自然。
(2)多寫上這壹句;不但沒增強表現力;反而成了~。
英譯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成語故事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壹個人喝則有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壹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妳怎麽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2、鬥折蛇行dǒu zhé shé xíng
解釋鬥折:像北鬥星的排列壹樣曲折。像北鬥星壹樣彎曲,像蛇壹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處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道路曲折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