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關羽的四字成語

描寫關羽的四字成語

1. 關於“關羽”的四字成語

1、刮骨療毒 guā gǔ qù dú

釋義: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徹底醫治。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故事:關羽曾受過箭傷,箭貫穿了左臂,後來傷口雖然愈合了,每到陰雨,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氣侵入了骨頭,要重新破開胳膊,刮骨去毒,才能根除。”關羽就伸出胳膊讓醫生治。當時關羽正請眾將士吃飯,臂膊流的血把盆子都盛滿了,而關羽割肉吃酒,談笑自若。

2、桃園結義 táo yuán jié yì

釋義: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

故事:三國演義》第壹回:"飛曰:'吾莊後有壹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後遂為結拜兄弟,***同謀事的典故。

3、單刀赴會 dān dāo fù huì

釋義:原指蜀將關羽只帶壹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壹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故事: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4、過五關,斬六將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釋義:過了五個關口,斬了六員大將。比喻英勇無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故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關雲長掛印封金,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5、言笑自若 yán xiào zì ruò

釋義: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故事:關羽正請眾將士吃飯,臂膊流的血把盆子都盛滿了,而關羽割肉吃酒,言笑自若。

2. 形容“關羽”的四字詞語有什麽

單刀赴會 忠肝義膽 智勇雙全 義薄雲天 忍辱負重 壹表人才 忠心耿耿 剛愎自用 愛慕虛榮

單刀赴會

讀音:[ dan dao fu hui ]

基本釋義:

單刀:壹把刀,指壹個人。 原指蜀將關羽只帶壹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壹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出自:

《三國誌·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示例:

吾來日獨駕小舟,只用親隨十余人,~,看魯肅如何近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例句:

唐朝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大有蜀漢關羽應魯肅之約~的遺風。

近義詞:

單槍匹馬 大智大勇 孤軍作戰 孤家寡人 匹馬單槍 孤軍深入 單人獨馬

反義詞:

群策群力

忠肝義膽

讀音:zhong gan yi dan

解釋: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出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

近義詞:

赤血丹心

智勇雙全

讀音:zhi yong shuang quan

解釋: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出自: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 。”

示例:要講究策略,有勇有謀,~。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大智大勇 有勇有謀 智勇兼資

3. 形容關羽的四字詞語

過關斬將 [guò guān zhǎn jià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overe all the difficulties on the way] 比喻不斷戰勝對手與克服困難他想起年輕時過關斬將的情景,就渾身來了勁兒

百科釋義

《Running Man》是韓國SBS電視臺在《星期天真好》單元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六位固定主持是劉在石、金鐘國、池石鎮、河東勛(HAHA)、宋智孝、李光洙,前固定主持宋仲基、樸秀英、姜熙健(Gary)因個人發展原因離開。節目致力於打造壹個不同於過去real variety的新型態娛樂節目。每期由6位固定成員及不同嘉賓參演,對應每期節目不同的主題,分為不同的隊伍進行比賽,最後獲勝壹方將獲得稱號或獎品。遊戲中創造的撕名牌等環節收獲無數好評,也使得許多綜藝節目競相模仿。在全亞洲都有極高的人氣。《Running Man》於2010年7月11日起每周日下午韓國時間16點50分

4. 1哪些四字成語可以形容關羽

單刀赴會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身在曹營心在漢桃園結義華容道放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大意失荊洲白衣渡江 對關羽的評價(30、40字左右):.關羽重然諾,守信用,對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無限忠誠.他與劉備同甘***苦許多年,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於復歸劉備,忠義壹時無兩..關羽勇武異常,冠於全軍.後話: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擡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托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壹,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誌》),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壹朝,僅北京壹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壹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壹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5. 關羽月季花的四字詞語句子段落急

花型高雅優美,花色眾多、鮮艷明快,具有芳香氣味月季花屬薔薇科,常綠小灌木,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其原生種產於我國.17至18世紀,月季的四個原生種由海路傳入歐洲,經當地園藝家的培育,將它們與歐洲薔薇反復雜交、選育,獲得了四季開花,品種眾多的現代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後.描寫月季花的詩句才人相見都相賞,天下風流是此花.風流天下真難似,惜賂籬邊砌下栽.依舊風情三月在,斬新花葉四時開.莫嫌綠刺傷人手,自有妍姿勸客杯.不擬折來輕落去,坐看顏色總塵埃.何似此花榮艷足,四時長放淺深紅.壹枝才謝壹枝殷,自是春工不與閑.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壹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6. 三國演義人物特點4字成語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周瑜: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壹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呂布:壹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脾氣不太好,好面子,自負,沖動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無謀 之輩,只是有時情感壓過了理智而已.他解危的人物是劉備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壹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壹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壹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壹小宴、五日壹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禦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壹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擡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壹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麽,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鬥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魏延:勇敢,膽大,反復,狡猾.姜維:忠義,有謀略,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