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月牛的成語如下示:
1.吳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釋: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禦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吳牛喘月時,拖船壹何苦。 ◎唐·李白《丁都護歌》
成語故事
晉武帝司馬炎手下有壹名叫滿奮的臣子,他很有學問,為人也謙和。晉武帝對他非常器重,經常召見他進宮商議國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羨慕。但滿奮從小生長在溫暖的南方,特別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風看得像猛虎壹樣。而洛陽地處北方,冬季嚴寒而漫長,這讓滿奮苦不堪言。 壹天,晉武帝召見滿奮,他知道滿奮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壹扇結識的屏風。因為屏風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壹個空架子,風隨時都可能吹進來把人卷跑。滿奮頂著風,好不容及進了宮。晉武帝賜坐後,壹個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滿奮望著椅子,又望了望北窗,聽著風拍打窗欞的聲音,不由寒從心起,渾身打顫。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風吹;不做吧,恐怕對皇上不敬。晉武帝看到滿奮那左右為難的樣子,大笑說:“妳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風,擋風效果更好。”滿奮這才松了口氣,同時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吳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於看到月亮就嚇得直喘氣。”
近義詞: ? 喘月吳牛?蜀犬吠日
2.犀牛望月
拼音:xī niú wàng yuè ?
解釋: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出自:《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形容長久盼望;另有武術招式名叫犀牛望月。
示例:過望則見,蓋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於角。 ★明·陳繼儒《太平清話》第四卷
成語故事
壹說是歷史成語:
"吳牛喘月"就是壹條成語。吳牛,指江淮壹帶的水牛。吳地水牛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太陽曝曬而喘息不止。比喻害怕類似的東西,亦指炎熱的暑天。此語出自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這是晉武帝嘲笑壹位有風濕病大臣的俏皮話,沒想到竟成了壹個成語。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丁都護歌》壹詩中曾有:"吳牛喘月時,拖船壹何苦"之句,感嘆船工之苦。
壹說是壹個神話:
犀牛原來是天上的壹位神將,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傳達起居規範,要求人們:"壹日壹餐三打扮"。意思是註重禮儀,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後被擾亂了心神,將玉皇大帝的旨意傳達成"壹日三餐壹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將它罰下天界。由於它思念天宮生活,壹到晚上就擡頭望月,這就是"犀牛望月"的緣起。
還有壹說是壹個傳說:
雁蕩山下有個姑娘叫玉貞,父母早亡,六歲就給花老財當牧童。玉貞每日晚睡早起,與牛相依為命。花老財是個貪色鬼,他見玉貞生得這麽漂亮,起了邪心。
壹天夜裏,花老財叫管家和打手將玉貞綁起來,正要朝姑娘撲去,豈料壹條鐵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財臉上打來,並聳起兩只鋒利的角,戳中老財的眼睛。老牛乘機咬斷了玉貞姑娘的繩索,跪下講:"快,快騎到我背上!"原來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見它撒開四蹄,朝淩霞山頂跑,打手們叫喊著圍了上來。跑呀跑,跑到山崗頭,沒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貞姑娘站在壹只牛角上,玉貞姑娘就乘著牛角飛上天去了。老牛變成了只獨角的石犀牛。玉貞姑娘壹直飛到了月宮裏,從此犀牛仰頭朝天,在想念女主人。於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
另見《莊子.逍遙遊》"今夫犀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借犀牛通神靈的傳說,暗指道學通天徹地的智慧,是世俗學說不能企及的。
3.牛衣歲月
拼音:niú yī suì yuè ?
解釋:指貧困的生活。
出自: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生活
示例: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成語故事
西漢時的王章家裏非常貧窮,年輕時在長安大學求學,與妻子住在壹起,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有壹次,他生病,沒有被子,只好蓋用亂麻和草編織的像蓑衣壹類的東西。這是當時給牛禦寒用的,人們稱它為"牛衣"。王章蜷縮在牛衣裏,冷得渾身發抖。王章以為自己快死了,哭泣著對妻子說:"我的病很重,連蓋的被子都沒有。看來我就要死去,我們就此訣別吧!"妻子聽了怒氣沖沖地斥責他說:"仲卿!妳倒是說說,京師朝廷中的那班貴人,他們的學問誰及得上妳?現在妳貧病交迫,不自己發奮,振作精神,卻反而哭泣,多沒出息呀!"王章聽了這席話,不禁暗自慚愧。病愈後,他發奮讀書,終於成了有用之才。
4.喘月吳牛
拼音: chuǎn yuè wú niú?
解釋: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出自:五代·譚用之《寄王侍禦》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含貶義
示例:吠堯桀犬渾多事,~苦問天。 ◎柳亞子《讀郭沫若》詩
近義詞: 吳牛喘月
成語故事
晉武帝對吏部侍郎滿奮特別器重,經常召見他。晉武帝故意裝壹扇透明的屏風讓畏寒的滿奮坐在附近,滿奮以為空屏風不能擋風不敢上前,見到是透明屏風後自我解嘲說:"臣簡直就像吳地的水牛,夜裏見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