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動物行為方式作比喻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狼吞虎咽
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解釋: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舉例造句: 走了這半日,肚中饑餓,狼吞虎咽吃了壹回。
2成語: 狗急跳墻
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解釋: 狗急了也能跳過墻去。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壹切地搗亂。
出處: 《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墻。”
舉例造句: 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3成語: 龍飛鳳舞
拼音: lóng fēi fèng wǔ
解釋: 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 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舉例造句: 擡頭看見北墻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4成語: 萬馬奔騰
拼音: wàn mǎ bēn téng
解釋: 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錢多處白丁橫帶》:“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舉例造句: 外面的萬馬奔騰似的爆竹聲送進他的耳朵裏來。他在房裏坐不住,便信步走出來。
5成語: 餓虎撲羊
拼音: è hǔ pū yáng
解釋: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壹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麽紅蓮記》:“壹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舉例造句: 敵人像餓虎撲羊壹樣撲向解放區。
6成語: 龍爭虎鬥
拼音: lóng zhēng hǔ dòu
解釋: 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
出處: 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
舉例造句: 我不信妳敢差排呂太後,枉以後龍爭虎鬥,都是俺鸞交鳳友。
『貳』 形容“剛剛開始”的成語有哪些
1、初露鋒芒
拼音: 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釋: 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 《人民日報》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舉例造句: 他在這次活動中只不過是初露鋒芒而已。
2、發軔之始
拼音: fā rèn zhī shǐ
解釋: 發軔:把支住車輪的木頭抽掉,使車輛前進。比喻事情的開始。
出處: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壹百二十八回:“以李彥青壹生事業而論,此時還不過發軔之始。”
舉例造句:年輕人的發軔之始壹般都很艱難。
3、千裏始足下
拼音: qiān lǐ shǐ zú xià
解釋: 走壹千裏路,是從邁第壹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舉例造句: 千裏始足下,只有堅持到底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4、壹元復始
拼音: yī yuán fù shǐ
解釋: 指新的壹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
出處: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
舉例造句: 壹元復始,新的生活就此開始。
5、情竇初開
拼音: qíng dòu chū kāi
解釋: 竇:孔穴;情竇:情意的發生或男女愛情萌動。指剛剛懂得愛情(多指少女)。
出處: 宋·郭印《次韻正紀見貽之計》:“情竇欲開先自窒,心裏已凈弗須鋤。”
舉例造句: 我和妳自情竇初開之際,就等到如今了。
『三』 比喻“暗中”的成語有哪些
比喻“暗中”的成語有:暗察明訪、暗渡陳倉、暗室私心、暗中盤算、暗箭傷人。
『肆』 形容比喻恰當的成語
形容比喻恰當的成語
恰到好處
用詞得當
惟妙惟肖
十分貼切
恰如其分
『伍』 比喻"說話直接了當"的成語有哪些
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心直口快、直言不諱
『陸』 比喻自己束縛自己的成語
作繭自縛
成語拼音:zuò jiǎn zì fù
成語解釋: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6)比喻舉例的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出處: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成語繁體:作繭自縛
成語簡拼:ZJZF
成語註音:ㄗㄨㄛˋ ㄐ壹ㄢˇ ㄗˋ ㄈ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 *** 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繭自縛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繭,不能讀作“jiǎnɡ”。
成語辨形:縛,不能寫作“博”或“附”。
成語辨析:作繭自縛與“自作自受”有別:作繭自縛側重於形容束縛自己;“自作自受”側重於形容懲罰自己。
近義詞:作法自斃、自討苦吃、自作自受
反義詞:嫁禍於人
成語例子: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作繭自縛,捆住自己的手腳。
英語翻譯:fail into the cocoon set by oneself
俄語翻譯:связáть сеая по рукáм и ногáм
其他翻譯:<德>einen Kokon um sich selbst spinnen--sich im eigenen Netz fangen<法>
成語謎語:蠶;春蠶吐絲
成語故事:
從前有壹副拆字對聯,上聯為:“鴻為江邊鳥”,下聯是“蠶是天下蟲”。天蟲湊成蠶字。蠶是小青蟲,胖胖的身體,整天埋頭吃桑葉,過壹個月左右蠶就作繭自縛其中,再經過壹個月左右就化成飛蛾,人們借以指使自己受困。
造句
1、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打破陳規,與時俱進,不能作繭自縛。
2、妳把問題看得太復雜,想得太多,反而不敢動手,真是作繭自縛。
3、我幫了忙,出了力,反而不討好,豈不是作繭自縛嗎?
4、這些都是小事,別再作繭自縛想不開了。
5、這件麻煩事是他自找的,如今作繭自縛,怪不得別人。
『柒』 含比喻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柔情似水、如花似玉、恩重如山、膽小如鼠、鐵證如山
『捌』 比喻“隊伍龐大”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浩浩蕩蕩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釋: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夫際涯。”
舉例造句: 壹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壹般從北而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
2、成語: 洶湧澎湃
拼音: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解釋: 洶湧: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處: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舉例造句: 兩洋的潮水交織壹起,形成壹派洶湧澎湃的大浪,這就是橫掃亞非兩洲的反殖民主義的浪潮。 楊朔《兩洋潮水》
3、成語: 雄師百萬
拼音: xióng shī bǎi wàn
解釋: 雄:威武雄壯;師:軍隊。人數眾多、威武雄壯的軍隊。
出處: 《宣和遺事》第三集:“李密袒臂壹呼,聚雄師百萬,占了中原。”
4、成語: 翻江倒海
拼音: fān jiāng dǎo hǎi
解釋: 原形容雨勢大,後形容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
出處: 唐·李筌《太白陰經·祭風伯文》:“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宋·陸遊《夜宿陽山磯》詩:“五更顛風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
舉例造句: 且說薛姨媽家中被金桂攪得翻江倒海,看見婆子回來,說起岫煙的事,寶釵母女二人不免滴下淚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
5、成語: 擂鼓鳴金
拼音: léi gǔ míng jīn
解釋: 金:指鑼。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出處: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舉例造句: 次日,四更造飯,五更結束已定,早聽得水寨中擂鼓鳴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
6、成語: 波瀾壯闊
拼音: 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釋: 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處: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舉例造句: 七言詩須波瀾壯闊,頓挫激昂,大開開闔耳。 清·郎廷槐《師友詩傳續錄》
7、成語: 壯氣吞牛
拼音: zhuàng qì tūn niú
解釋: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出處: 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出:“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誌豈困荒丘?”
8、成語: 陣馬風檣
拼音: zhèn mǎ fēng qiáng
解釋: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 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
舉例造句: 陣馬風檣見豪舉,雪車冰柱得真傳。 元·金好問《送劉子東遊》詩
『玖』 比喻借刀殺人的成語有哪些
比喻借刀殺人的成語有:
1、成語: 以夷制夷
拼音: yǐ yí zhì yí
解釋: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鄧訓傳》:“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舉例造句: 我還記得,當去年中國有許多人,壹味哭訴國聯的時候,日本的報紙上往往加以譏笑,說這是中國祖傳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2、成語: 借刀殺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解釋: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無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舉例造句: 鳳姐雖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發脫二姐,用借刀殺人之法。
3、成語: 暗箭傷人
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解釋: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裏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出處: 宋·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舉例造句: 有荼毒生靈的強盜,有暗箭傷人的強盜。
4、成語: 爾虞我詐
拼音: ěr yú wǒ zhà
解釋: 爾:妳;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舉例造句: 國內,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售價煩惱。
5、成語: 不擇手段
拼音: bù zé shǒu àn
解釋: 擇:選擇。指為了達到目的,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
出處: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雖目的甚正,猶且不可。”
舉例造句: 要謀生,謀生之道,則不擇手段。
『拾』 形容“比喻很恰當”的成語有哪些
1.恰到好處
拼音: qià dào hǎo chù
解釋: 恰:恰好。指說話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適的地步。
出處: 清·況周頤《惠風詞話》卷壹:“恰到好處,恰夠消息。毋不及,毋太過。”
舉例造句: 只是平心靜氣的說,緊要關頭卻不放松壹步;真所謂恰到好處。
2.恰如其分
拼音: qià rú qí fèn
解釋: 恰:正好。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壹○八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歡喜。”
舉例造句: 老師舉的這個例子恰如其分,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方法。
3.恰中要害
拼音: qià zhòng yào hài
解釋: 要害:易於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舉例造句: 他壹腳踢去,恰中要害。
4.天衣無縫
拼音: 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麽毛病。
出處: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舉例造句: 這篇文章立意明確,論述周到、深刻,真可謂天衣無縫。
5.渾然壹體
拼音: hún rán yī tǐ
解釋: 渾然:混同在壹起的樣子。融合成壹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布置勻整,結構謹嚴。
出處: 《二程遺書》卷二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舉例造句: 破除攔截,方可言前後內外渾然壹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