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恥且格
[成語解釋]指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於正道。
[典故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文: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統壹百姓的言行,不但懂得廉潔是非,而且從心裏歸服。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古代
擴展資料:
近義詞:自知之明
[成語解釋]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典故出處]《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譯文:能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近義詞]自嘆弗如、自慚形穢
[反義詞]不自量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