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畫龍點睛成語比喻說話時或寫作時的關鍵觸點?小赤.內容

畫龍點睛成語比喻說話時或寫作時的關鍵觸點?小赤.內容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出自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出處: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說話或寫作時在關鍵地方簡明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多用於說話寫作。

近義: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壹語道破

示例:◎秦牧《車窗文學欣賞》:然而壹個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原文

張僧繇⑴於金陵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⑶曰:“點之即飛去⑷。”人以為⑹誕(8),因點其壹。須臾⑺,雷電破⑽壁,壹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