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成語故事
有哪些成語故事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呢?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生活中常見的成語故事壹
成語: 程門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釋: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成語故事:
宋代的楊時考到進士後不願做官,專心研究學問。他起先在潁昌(地名)拜理學家程顥為師,學到了不少知識。程顥死後,四十多歲的楊時又和同學遊酢壹起到洛陽請教另壹位有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顥的弟弟)。他們到程頤家時,程頤正在打瞌睡。兩人不敢驚動他,就侍立在門口。程頤醒來後發現門外的雪已下了壹尺多深。程門立雪由此而來。
程門立雪比喻尊師重道。
生活中常見的成語故事二成語: 魑魅魍魎
拼音: 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釋: 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五霸之壹的楚莊王領兵征討小國陸渾。當軍隊行經洛陽郊區時,莊王為炫耀武力,令周人畏懼,竟在周朝境內列兵挑釁,周定王又驚又怕,馬上派大臣王孫滿獻上許多禮物,以討好莊公。楚莊公接見了王孫滿,又知周定王甚是忌憚自己,不禁大為得意,挑釁地問道:〔妳們五官裏珍藏的鼎長什麽樣子?有多大?又有多重呢?〕鼎為周朝五權的象征,莊王問鼎,充分顥示出他欲篡奪周王朝政權之野心。王孫滿了解莊王用心,當下回道:〔鼎的表面鑄滿妖魔鬼怪的圖樣,好讓百姓們都能認清妖怪的.樣子。如此壹來,百姓們在山林水澤之間,壹旦碰見了〔魑魅魍魎〕,便能加以辨別,好立刻躲避。〕王孫滿繼續說道:〔王位的取得與保有,不在於有沒有鼎,而在於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威望足以服人。〕楚莊王壹聽,覺得也有道理,又念及自己的實力與才德威望還不夠服眾,於是就撤兵離開洛陽。辱晏嬰,沒想到反被羞辱了。
生活中常見的成語故事三成語: 尺短寸長
拼音: chǐ duǎn cùn cháng
解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成語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僅不接受,反而聽信讒言,把他流放到外地。屈原心煩意亂,請人蔔卦。他對占蔔人說:對君王應該是真誠直言呢,還是虛假應酬?應為真理正義犧牲壹切呢,還是奴顏婢膝、茍且偷生?應與天鵝比翼高飛呢,還是和雞鴨去爭食吃?……占蔔人被屈原的問題難住了,拱拱手說:對不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會有短的時候,寸會有長的時候),神也有不靈的時候。妳的問題我沒法蔔。尺短寸長由此簡化而來。
尺短寸長比喻事物都有其長處和短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