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蓬頭垢面成語故事

蓬頭垢面成語故事

蓬頭垢面成語故事1

成語:

蓬頭垢面

拼音:

[p?ng t?u g?u mi?n]

解釋:

頭發蓬亂,臉上很臟,衣衫襤褸。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處:

《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舉例造句:

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的在街上轉,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裏轉。

成語故事:

北魏時期,右光祿大夫封回的族叔封軌,為人正直,喜歡學習,對儒家經典特有研究,他十分註意修飾打扮,有個不修邊幅的文人說有學問的人都不註重打扮。封軌回答道:“品行好的人更應註重整潔,並不是蓬頭垢面的人才能做賢人的。”那人悻悻而歸。

蓬頭垢面成語故事2

成語典故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後之弟子也。元後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語在〈元後傳〉。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托太後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蓬頭垢面的成語故事

“蓬頭垢面”原作“亂首垢面”。《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記載,漢成帝陽朔年間,王莽的伯父大將軍王鳳生病,他在壹旁服侍時,藥都是自己嘗過後才端給王鳳喝,也無心整理容貌,任由頭發散亂、臉面汙穢,壹連幾個月都沒脫衣服上床休息。後來“蓬頭垢面”這句成語,就從這裏原文的“亂首垢面”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頭發散亂、面容骯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