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篋曳屣拼音:fù qiè yè xǐ。負篋曳屣是壹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背著書箱,拖著鞋子,比喻人生活貧窮、困苦。語出出自《送東陽馬生序》。
負篋曳屣釋義
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負:背著。篋,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出自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負,背負、負擔,這裏指背著。
篋,名詞作賓語,意為小箱子。
曳,動詞作謂語,拖,拉。同義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河中石獸》“棹數小舟,曳鐵耙……”,這裏的曳也解釋為拖,拉。
屣,名詞作賓語,意為鞋,鞋子。同義字:履。
負篋造句1.偶聞鄉間有能畫者,負篋執畫,遠趨數十裏,俯首以叩問。
2.無論“負篋曳屣”的古老求學傳統,還是上輩人“清晨來到樹下讀書”般對知識的饑渴式崇拜,都已成為遙遠的絕響。
3.因為壹份越長大越明晰的責任,我願在青春中裹著詩意負篋而行。
4.古砦仫佬族鄉的父老鄉親以他們所理解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情懷,盡己所能激勵孩子不遠千裏、負篋從師。
5.負篋遠去滇中遊,從此故土無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