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履順: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
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內的。習慣於平穩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壹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安常習故:習:習慣;故:舊例。安於常規,習慣舊例。形容按照常規和老套辦事,守舊而不思變革。
安其所習:安於自己所習慣的事物。常指習慣勢力對人的影響和支配。
安於故俗:俗:習俗,習慣。受成規舊俗所限。比喻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俗:習俗。溺:沈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局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安於所習:習慣於自己熟悉的東西。常指習慣勢力對人的影響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規,不知變通。
安於現狀: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願改變。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百裏異習:異:不壹樣;習:風俗習慣。相隔百裏遠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不便水土: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同“不服水土”。
不伏水土: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同“不服水土”。
不服水土: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不習地土: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不習水土: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不主故常: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壹套。
常來常往:經常來往或訪問的行動、習慣或事例。
陳規陋習: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或習慣。
成規陋習:指由於普遍效法而成為社會準則的壹種習慣性的行為或做法。
穿靴戴帽:穿著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慣。比喻在寫文章或講話的前後硬加進壹些例行的政治說教。
誹譽在俗:誹:指誹謗;譽:贊揚;俗:風氣、習慣。誹謗或贊揚在於當時的風習。後來引申指風氣、習慣的作用非常大。
風俗人情:指壹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風土人情:風土:山川風俗、氣候等的總稱;人情:人的性情、習慣。壹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俯仰隨俗:俯仰:低頭,擡頭,指壹舉壹動。舉止言談隨和著社會的風俗習慣。
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風俗習慣。教育感化民眾,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風俗習慣。
積非習貫:指錯誤長久沿襲,已成習慣。貫,通“慣”。
積習成常:習:習慣。壹種做法長期相仍成為慣例,視為正常。
積習漸靡:靡:通“摩”,接觸。指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從細微處開始,逐漸形成的。
積習難除: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同“積習難改”。
積習難改:積習:長期形成的舊習慣。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
積習相沿:沿:沿襲。長期養成的習慣被承襲下來。
積以為常:指習慣成自然。同“習以為常”。
積重不反: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積重不返: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積重難反: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積重難返:重:程度深;返:回轉。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
極重不反: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同“極重難返”。
極重難返: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
絕國殊俗:不同國家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寇不可玩:寇:盜賊;玩:習慣而不留心。對於盜賊不能放松警惕。
老古董:古老的或過時的東西,也指思想陳腐或生活習慣陳舊的人。
蓼蟲不知苦:蓼:壹種有辣味的草。蓼的味苦,寄生於蓼的蟲不覺得它苦。比喻人安於習慣,不知辛苦。
偭規錯矩:偭:違背;規、矩:標準、法則和習慣。指違背改變正常的法則。
偭規越矩:偭:違背;越:逾越;規、矩:壹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違反正常的法則。
民情土俗:壹地的人情世故,風俗習慣。
狃於故轍:狃:習以為常。習慣於走老路。形容保守、拘泥於舊方法,舊框框,不願意改變。
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貧窮的人不學節儉也會節儉,富有的人不學奢侈也會奢侈。形容環境、習慣對人的思想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奇風異俗:奇特的習慣和風俗。
千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風俗習慣。
遷風移俗:猶言移風易俗。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熱腸古道:熱腸:熱心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誠、熱情。
入邦問俗: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同“入國問俗”。
入國問俗: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入境問俗: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少成若性:指自幼形成的習慣就好像天性壹樣。
水土不伏:水土:指地方,引申為自然環境。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水土不服:對於壹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俗易風移:易:變換;移:改變。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隨鄉入俗:到壹個地方就按照這壹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麽地方都能適應。同“隨鄉入鄉”。
隨鄉入鄉:到壹個地方就按照這壹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麽地方都能適應。
跳出圈子:比喻擺脫積久而形成的公式化的格式、體裁等。也比喻擺脫習慣勢力、陳腐觀念民加於人的無形枷鎖。
同聲異俗:人剛出生時啼哭的聲音相同,長大後習慣各不相同。
拖拖拉拉:以拖延為特征的行動、習慣或性格。
未能免俗: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未能免俗,聊復爾耳:俗:習俗;聊:姑且;爾:如此;耳:而已,罷了。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指行動受習慣的影響而不得不隨俗。
無壹塵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習而不察:習:習慣。指常見之事,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
習非成是: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習非成俗:指習慣於不好的東西而成風尚。
習非勝是:習:習慣;非:錯誤的;是:正確的。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正確的。
習故安常:指習慣於規。
習慣成自然:習慣了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習慣若自然:慣:同“貫”;若:像。習慣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習慣自然:習慣了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習久成性:性:性格。長期習慣於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
習久性成:習:習慣;性:性格。長期的習慣將會形成壹定的性格。
習若自然:若:像。習慣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習俗移人:移:改變;人:指人的本性。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習性。
習俗移性: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習性。
習為故常:故常:常例。經常如此,養成習慣,就被當作常規了。
習焉弗察:習:習慣;焉:語氣助詞,相當於“於是”的意思。指習慣於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習以成風:風:風氣。習慣了,就形成了風氣。
習以成俗:俗:習慣。長期以來就是這樣做,成了習俗。
習以成性:習:習慣。習慣了就養成了性格。
習以為常:習:習慣。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很平常了。
習與體成:習:習慣。長期的習慣將會形成壹定的性格。
習與性成:性:性格。長期習慣於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
習焉不覺:習:習慣;焉:語氣助詞,相當於“於是”的意思。指習慣於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纖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相習成風:習:習慣。指都習慣於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為壹種風習。
相習成俗:習:習慣於。相互因襲,而形成壹種習俗。
相沿成俗:因襲某種做法傳下來,形成風俗習慣。
相沿成習:依照相傳下來的壹套慢慢地成了習慣。
宿疾難醫:宿疾:多年的老病。多年的老病難以醫治。比喻習慣很深的壞毛病不易改掉。
熏陶成性: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循誦習傳:①指習慣於讀死書、傳舊聞。②指誦習。
煙霞沈痼:煙霞:指山水;痼: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不易改變的嗜好、習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煙霞痼疾:煙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不易改變的嗜好、習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煙霞蜩疾:煙霞:指山水;蜩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不易改變的嗜好、習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雁歸湖濱,雞落草棚:比喻各有特點,各有各的生活習慣和歸宿。也比喻有誌氣的人四海為家,沒誌氣的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裏,無所作為。
壹塵不倒: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壹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壹塵不涉: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壹塵不受: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壹塵不緇:猶壹塵不染。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壹仍舊貫:壹: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慣的辦法。執照老規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移風改俗: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革俗: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易尚: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同“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移:改變;易:變換。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遺風舊俗: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
約定俗成:約定:***同制定;俗成:大家都這樣,習慣上壹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往往是由人民群眾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