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進攻黃河流域的馬超和韓遂,把馬超打敗。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應,占領渭口後修築工事後,表面答應議和,暗中養精蓄銳,接著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馬超突然襲擊,將絲毫沒有防範的馬超打得大敗而逃。
出處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六韜·龍韜·軍勢》
解釋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比喻事情來得突然
近義詞迅雷不及掩耳
成語示列
九月,靖乃率師而進,將下峽,諸將皆請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征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孝恭從之,進兵至夷陵。(《舊唐書·李靖傳》)
誰知鼓聲壹起,突然而來,刀砍箭射,勢如疾雷不及掩耳,殺得齊兵七零八落,大敗而奔。(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十六回)
他們或者未必起身,給他們個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壹名漏網。(清·李寶嘉《文明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