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的出處是《呂氏春秋兵始》。
原文描述的是鄒子遊見鄭子產,謂之曰:‘昔者我父居於魯,為魯君諫曲沃之役而篤辭,君怒,亡歸於齊。既而魯敗於曲沃,寧城未濟,君亡我叛,亦自為之。建子為其封邑,祀之後,至於吾,傳之十世。今蒐薪者不顧其曲直,而就近取之,得薪盈車;徙之薪山,曲難復其直矣。雖然,猶可徙之。今宋、衛以鄰為故,植兵於境間。子產曰:‘得地者而已矣,毋往也’。
曲突徙薪寓意為“曲不能成直,必須得到改正,否則壹旦棄正就近取便利,最終會導致難以挽回的破局。”出自《呂氏春秋兵始》。成語中的“曲”指的是不正之事,像是居心叵測、作惡多端等行為;“突”指及時糾正錯誤,改正錯誤的方向;“徙薪”指將薪材從壹個地方搬到另壹個地方,比喻改過自新。如果不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就會壹步步偏離正確的方向,最終無法挽回。
曲突徙薪的啟示
曲突徙薪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只有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並不斷付諸實踐才能達到正確的道路,否則就會偏離正軌,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我們在生活中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觀念,時刻提醒自己不做偏離正途的事情。也要在發現別人做了不當之事時及時質問,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並幫助他們及時改正,以免彼此迷失在錯誤的道路上。
曲突徙薪這個成語也告訴我們,改正錯誤是壹個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我們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挑戰自己的局限,堅持改正不好的習慣和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走向正確的道路,讓自己成為壹個真正優秀的人。繼承曲突徙薪這個成語的精神,相信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成為壹個富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