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出處:漢?王充《論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不翼而飛: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出處:《管子?戒》:?無翼而飛者聲也。?《戰國策?秦策三》:?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盜跖之物: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這銀子是我們江南這幾個人的,並非盜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賭物思人: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囤積居奇:囤、居:積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貨物儲藏起來。指商人囤積大量商品,等待高價出賣,牟取暴利。
發蒙振落: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服服貼貼:指讓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價值連城:連城:連在壹起的許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精金良玉:精金:精煉的`金;良玉:美玉。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精金美玉:精金:精煉的金。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琳瑯觸目:原指所見皆名流。後指眼前所見都是珍貴的物品或美好的詩文。
買東買西:指買各種物品。
出處: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第29出:?買東買西使官錢,點驢點馬是買賣。?
牛溲馬勃:牛溲:牛尿,壹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壹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裏可成為有用的物品。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則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七零八碎:①形容殘破不堪。②零星瑣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人棄我取: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什襲而藏:什:形容多;襲:量詞,套,層。將物品層層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出處:《太平禦覽》卷五十壹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
什襲以藏:什:形容多;襲:重叠。壹層又壹層把東西包裹起來。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襲而藏?。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人家競相傳鈔,什襲以藏。?
什襲珍藏:什:形容多;襲:量詞,套,層。將物品層層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出處:《太平禦覽》卷五十壹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
拾金不昧: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出處: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義丐》:?乃呼裏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燈》第壹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授受不親:授:給予;受:接受。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出處:《孟子?離婁上》:?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神情民?孟子曰:?禮也。?
隋侯之珠:隋:古國名。比喻珍貴的物品。
出處:《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物歸原主:歸:還給。把物品還給原來的主人。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妳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物離鄉貴:物品離產地越遠越貴重。
出處:元?王惲《番禺杖》詩:?物眇離鄉貴,材稀審實訛。?
獻曝之忱:獻:貢獻之意;曝:曬太陽。比喻以物品或意見獻之於人,所表達的自謙之意。
出處:《列子?楊朱篇》:?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以冠補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補鞋。比喻以貴重物品配賤物。
出處:《漢書?賈誼論》:?履雖鮮不如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以壹奉百:奉:供養。用壹個人生產的物品供養壹百個人。指生產的人少,消費的人多。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浮侈》:?今察洛陽資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偽遊手,什於末業。是則壹夫耕,百人食之;壹婦桑,百人衣之;以壹奉百,孰能供之?
只雞鬥酒:鬥:酒器。準備好壹只雞,壹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後也指招待來客。
出處: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鬥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裝潢門面:裝潢:原指裱糊字畫,現也指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壹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