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顧大局識大體的意思

顧大局識大體的意思

顧大局識大體的意思如下:

1、顧大局識大體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gù dà jú,shi dàti,意思是指從整體的利益著想,使不受損害。

2、出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壹致向前看》:“我們相信,我們的人民是顧大局、識大體、守紀律的。”

顧大局識大體近義詞:顧全大局,指從整體的利益著想,使不遭受損害。成語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壹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就不能不自己開解自己。”

顧大局識大體的典故

1、春秋時期,範蠡是越王勾踐的主要謀臣。他為勾踐出謀劃策,幫助他指揮軍事,滅了吳國,使越國稱霸中原。他深知“勾踐為人,可與***患,難與處安”,為了避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命運,他主動功成身退,棄官經商,並改名換姓為陶朱公。正是因為範蠡顧全大局,有長遠的目光,才得以善終,還在商業界做出了壹番成就。

2、抗戰勝利初期,重慶談判時,為了促成國內和平,八路軍主動將長江以南的根據地讓給國民黨,以退步爭取和平大局。

3、抗日戰爭期間,太原會戰中,八路軍主動聯合國民黨和晉綏軍***同抵抗日軍,而原先雙方是有矛盾、打過仗的。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壹位,顧全了抗日大局。

4、孔明用關羽守華容道,故意放走曹操,從而維持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和計劃。

5、當中央決定10萬多翼魯豫大軍幹裏躍進大別山,由於“吸引敵人”的任務充滿艱險,壹些幹部顧慮重重。但劉伯承元帥說,“釜底抽薪,焉能懼怕燙手?”正是這種維護大局舍我其誰的意識,保證了我軍取得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