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換酒的典故講解如下:
金龜換酒成語典故
唐朝秘書監賀知章聽說二十多歲的李白到長安,不顧自己年紀大及地位高,親自去旅店拜訪李白。李白送上詩作《蜀道難》,賀知章看後十分佩服,就請李白去酒樓吃飯,由於忘帶銀子,就把皇帝所賜的金龜佩飾送給酒店換酒來招待李白。
唐天寶三年(744),賀知章告老還鄉,李白深情難舍。作《送賀賓客歸越》詩道:“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後會有期的願望。
不幸,賀知章回到家鄉不到壹年,便仙逝道山。對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其序曰:“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壹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壹:“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壹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可見“金龜換酒”壹事,給李白留下了多麽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多麽深厚的摯情。
在《重憶》壹首詩中,他還念著賀知章:“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後來的人對這兩位詩仙、酒仙的相知十分羨慕,十分贊賞。
金龜換成語講解
金龜換酒,是壹則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 guī huàn jiǔ,出自唐·李白《李太白集·卷二十三·對酒憶賀監詩序》。金龜換酒意思是解下金龜換美酒(金龜:袋名,唐代官員的壹種佩飾。)形容為人豁達,恣情縱酒。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定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