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昆仲季昆仲季和伯仲叔季有何區別?

昆仲季昆仲季和伯仲叔季有何區別?

在古代的時候,壹個家庭通常會有兄弟好幾個,為了區別他們的長幼順序,通常會在他們的名字上冠以伯仲叔季,被人只要聽到名字,就立馬知道這個人在家裏面排行老幾,比如‘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因此,關於詳細的區別如下:

很多古人的名字,尤其是距離年代較遠的古人,他們的名字叫起來會讓人感覺很奇怪,很大壹部分原因就是古人的姓名與我們現在的姓名差別很大。

而我們也知道,古人會用“伯仲叔季”來指代家中孩子的排行,但是具體應該怎麽用,經常會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麽,伯仲叔季到底應該是怎樣的用法,如何使用?

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成語典故廣為流傳。我們常聽到古人,用“伯仲”壹詞形容實力相當,不相上下。

宋代詩人陸遊的《書憤》中寫道:“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還有誰能像諸葛亮壹樣寫出如此千古雄文。那麽,“伯仲”連同“叔季”起源何處,還有什麽釋義呢?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伯”的本義是“沒有兄長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與“孟”字通用,現在壹般稱呼比父親年長壹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在古代按宗法社會裏,壹般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就壹國而言,當國者則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

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國奉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後漢語“伯”成了官長、貴族的稱呼。

“仲”的本意在《釋名》中解釋:“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這個叫法至今還留在雲南白語裏,“仲子”指二兒子,“仲女”指二女兒。司馬懿,字仲達,排行第二。其長兄:司馬朗,字伯達;三弟:司馬孚,字叔達;四弟:司馬馗,字季達。

以此類推,“叔”指年少,現常用於稱呼父親弟弟,“季”指年幼最小的,不壹定排行第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他當了皇帝以後,曾經得意洋洋地對父親說:“今某業之所就,孰與仲多。”意思是我老幺比老二強。

《論語·微子》:“周有八士:伯達、伯叔、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三國時期,孫堅給四個兒子取名就是按這排的:長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權,字仲謀;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另外,《春秋命歷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

除了表示兄弟排名,“伯仲叔季”還表示事物的順序,比如唐朝詩人李邕 的《隴關遊奕使任令則碑》:“《禮》《樂》《詩》《書》,伯仲叔季。”還泛指四季“春夏秋冬”: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