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狡兔三窟
成語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狡猾。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緊縮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狡:狡猾;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窩。比喻人為了自身安全而設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策略。
成語來源: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壹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成語造句:張平《抉擇》:“如今的領導,哪個不是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範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壹住就是住上很長壹段時間,但是卻什麽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狡字開頭的成語
狡兔死, 狡兔三窟
包含有狡字的成語
狡兔三窟 狡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