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連篇累牘是何意·出自於哪?

連篇累牘是何意·出自於哪?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lěi)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隋朝時期,有壹個叫李諤的人,他博學多才,善於辯論,文章也寫得非常出色。隋文帝在做丞相時就很賞識李諤,與他結交甚深。隋文帝即位後,李諤慢慢得到提拔,後來在朝中擔任治書侍禦史壹職。

李諤在管理文書的過程中,發現當時壹些官員的奏章以及文人的文章,大多過分追求詞句的華麗,空洞浮誇,不切實際,不註重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李諤很反對這種華而不實的文風,決定上書隋文帝,請求明令禁止。

李諤打定主意後,就開始著手寫《請正文體書》。他從南北朝時的壹些統治者說起,說他們不重視為君之道,只註重文辭華麗,玩壹些雕蟲小技。下面的人就跟隨他們,不關註內容,只在文辭上大做文章,漸漸形成風尚,給後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及危害。希望皇上能頒布專門的政令,以改變這種不好的文風。

李諤寫好奏章後,又仔細閱讀了壹番,覺得自己把該說的話都說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遞了上去。

隋文帝看到李諤的奏章,不住地點頭,因為當時隋文帝也覺得綺麗的文風往往會成為誤國的開始。當他看到“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時,心想:確實如此。壹篇篇文章,壹箱箱案卷,寫來寫去都不離吟風弄月,而且又長又累贅。現在這麽多人都只關註辭藻的堆砌,內容卻空洞無物,這明顯就是追逐功名利祿的表現,長此以往,必成禍害!

於是隋文帝下令:把李諤的《請正文體書》昭告天下。如果今後各位官員呈送的奏章再刻意追求華麗文風,定嚴加追究。

這就是成語“連篇累牘”的由來。現在,人們用“連篇累牘”形容敘述的篇幅冗長或文字很多。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們了解到寫文章不必過分追求華美的辭藻,而應該著重表達真實的想法和做法。

——本文選自《中國老故事:成語故事》(廣西師大出版社,2019年4月,親近母語編寫)

從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歷史朝代為脈絡,精心遴選300余個成語;

100余幅生動精美的手繪插圖;

5—8歲親子***讀,極佳的親子***讀讀本;

8歲以上獨立閱讀,生字難字全部註音;

“親近母語”團隊精心編創,以優美、流暢的現代母語重述,以現代價值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