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是成語。
腳踏實地是是壹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宋·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腳踏實地”的意思是指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該成語構詞方式是主謂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故事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他從小勤奮好學,對史書獨有偏愛。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立誌要當歷史學家。後來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壹名對歷史深有研究的史學家。
宋英宗時,他被受命主編《資治通鑒》,他在編寫過程中,經常是忙得廢寢忘食,不分晝夜。他怕睡得時間過長而貽誤工作,還特地做了壹個圓木“警枕”,為的是不讓自己睡得太安穩,以便早點起床寫作。
後來,在多位歷史學家的協助下,他先後花了二十余年的時間,研究很多歷史書籍,廣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後順序認真地編排,終於完成了長達294卷的《資治通鑒》全書。這本書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下迄五代末年趙匡胤滅後周以前,***壹千三百六十二年。
司馬光的這種勤奮刻苦的治學態度,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贊揚。有壹次,司馬光問邵伯溫的父親邵雍說:您認為我是怎樣的壹個人呢?邵雍捋了捋胡子,笑著說:妳是壹個踏踏實實做學問,不驕躁,不浮誇的人。
腳踏實地成語寓意:
典故中邵雍當時已的哲學家,他對司馬光的稱贊足以證明了司馬光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做事不浮誇,認真踏實。告訴人們辦事或做學問切不可好高騖遠,驕傲自滿,應該踏實認真、實事求是,在平穩中求發展。才能成為真正的博學者的道理。
“腳踏實地”和“兢兢業業”,都包含“做事很踏實”的意思。但“腳踏實地”為“實事求是”,用於治學和做事方面;“兢兢業業”為“小心謹慎”,僅用在做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