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投鞭斷流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投鞭斷流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編號 228 成語 投鞭斷流 註音 ㄊㄡˊ ㄅㄧㄢ ㄉㄨㄢˋ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釋義 把兵士的馬鞭都投到江裏,就能截斷水流。

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語本北魏.崔鴻《前秦錄》。

典源 #北魏.崔鴻《前秦錄》(據《太平禦覽.卷三五九.兵部九○.鞭》引)符堅引群臣議代(伐)晉,太子左率石越曰:「今歲鎮守鬥,福德在吳,弗可犯;且國有長江之崄,朝無昏政之臣。

願保境養民,伺其虛隙。」

堅曰:「武王伐紂,逆歲犯星;夫差威陵上國,為句踐所滅。

雖有長江,其能固乎?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吾當內斷其心矣。」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壹壹四.苻堅載記下》 典故說明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壹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壹舉消滅東晉,統壹全中國。

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壹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

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

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

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

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

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麽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

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

苻堅輕敵,想憑借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壹蹶不振。

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書證 01.明.王景〈皇明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追封黔寧王諡昭靖沐公神道碑〉:「茫茫井絡,氣交神州。

載清載夷,投鞭斷流。

式遏王誅,自爾南夷。」

02.明.湛若水《格物通.卷壹○.儆戒二》:「臣若水通曰:『人之心,儆與肆而已矣。

儆則為戰兢臨谷之心;以保有大業;肆則為投鞭斷流之誌,而大業以亡。」

03.清.陳鼎《東林列傳.卷二四.喬可聘傳》:「昔曹操百萬,敗於赤壁;苻堅投鞭斷流,敗於淝水。

勢非不強,兵非不眾。

然而長江大河波濤洶湧,雖眾且強,無所用之。」

04.清.黃宗羲〈陜西巡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玄若高公墓誌銘〉:「鄖陽蕞爾漢水之隈。

高公蒞止,千裏風霾。

投鞭斷流,聚骨成臺。

窮城就死,日影不回。」

05.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壹六》:「或有見於多多益善之說,而敗於投鞭斷流;或有見於以少擊眾,而敗於背城孤註。」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使用類別用在「軍力強大」的表述上。

例  句<01>我今揮軍出征,兵多將廣,具有投鞭斷流的氣概,何敵不摧!<02>我就不相信以百萬雄師,勢可投鞭斷流,會攻不下這座山頭!<03>我站在江邊,遙想當年苻堅將百萬大軍,以投鞭斷流之勢南下的氣派。

<04>數萬選手壹起橫渡長江,那種壯觀陣容,與古人投鞭斷流之勢當可媲美。

近義詞: 兵多將廣,旌旗蔽空,舳艫千裏,百萬雄師

反義詞: 老弱殘兵,兵微將寡 辨識 參考語詞